一、课程性质与目的
世界大战与局部战争是同济大学的一门通识公共选修课。本门课程旨在通过两次世界大战与二战后局部战争的系统授课,让学生深入了解战争对于世界格局的影响,大国之间关系因为战争而发生的变化。本门课程不仅单纯讲解战例,其整体框架的重点在于全盘呈现世界大战爆发的深层次原因,其发展轨迹,以及对当今世界形势的塑造。学生通过对世界大战与局部战争学习,能基本把握战争发生的逻辑、特点及其发展过程、基本规律,从而以点到面,学会应用正确的战争观和方法论,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。课程的主线以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变迁为指导,介绍世界大战与局部战争的区别与关联,达到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对军政关系有一个概要清晰的认识,扎实牢固的掌握有关知识点,为其打下较为广泛的知识基础,培养其探索求实的学习精神。
二、课程基本要求
世界大战与局部战争这门课程教学时数为34学时,课程要求重点关注民主、和谐的教学互动氛围,激发学习者踊跃参与问题讨论,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与成就感。课堂教学中掌握好深度和广度,突出重点、难点,内容力求新颖,确保教学质量;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,多媒体课件深入浅出、形象生动,开拓学生思维,帮助学生理解、消化学习到的有关知识,深化学生知识学习中的问题意识。
三、课程基本内容
欧洲国家与世界大战:1、德国为什么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策划者;2、英国为二战的胜利做出的重大贡献;3、法国在经历了二战后,一个统一的欧洲进入法国的思考。
亚洲国家与世界大战:1、军国主义的日本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的主要策源地;2、中国是亚洲陆地战场上对抗日本军国主义的唯一重要的力量。
侧翼大国与世界大战:1、苏联与德国的战争决定了欧洲战场的进程;2、美国介入世界大战的决定性影响。
冷战后的局部战争:1、冷战后局部战争频发成为新的一大特点;2、大国在冷战之后总体上保持了竞争与合作并行的互动关系;3、伊斯兰文明在冷战后的激进导致世界进入了反恐战争的高发期;4、西方国家与中东国家文明冲突的局部战争。
四、实验或上机内容
学生制作PPT上台讲解军事动态或战争对世界局势的有关影响。
五、能力培养与人格养成教育
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战争规律与国际形势特征知识,分析并理性认识军事领域的一般问题与政治领域的有关决定。通过使学生掌握世界大战导致国际格局转变的基本知识点,加强其对军事问题与权力政治的理论认识,并且提高学生对国际局势变化的深层次原因的把握。
六、教材与主要参考书
1、《战争论》,克劳塞维茨著 张弛译,长春: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,2015。
2、《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》,入江昭著,李响译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6。
3、《二十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重大军事改革述评》,李朝龙,赵春英,梁韬编著,北京:国防大学出版社,2015。
4、《当代美国军事》,朱成虎,孟凡礼主编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2。
5、《苦难辉煌》,金一南著,北京:作家出版社,2015。
6、《日本陆军兴亡史》,爱德华·德瑞著 顾全译,北京:新华出版社,2015。
7、《战后世界局部战争史》,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著,北京:军事科学出版社,2014。
8、《远东朝鲜战争》,王树增著,北京:解放军文艺出版社,2005。